cover_image

奋力开创“十四五”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新局面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
2022年02月09日 09:18

奋力开创“十四五”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新局面


申长雨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研究制定“十四五”时期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明确目标、任务、举措和实施蓝图,为制定知识产权领域的“十四五”规划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研究知识产权工作,作出重要部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国家规划纲要),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十四五”时期是我国顺利完成《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十三五”知识产权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后,乘势而上全面开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我们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的任务要求,深入实施《“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以下简称“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奋力开创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新局面。)

深刻认识“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的

重大意义

继“十三五”知识产权规划之后,“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再次作为国家专项规划予以印发实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高度重视与殷切期望。要深刻认识实施好“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

“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制定和实施“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是知识产权领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际行动,也是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知识产权工作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重要抓手。

“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是更好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更好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促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自觉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瞄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科学谋划未来五年知识产权工作,目的是更好保护和激励创新,更好塑造良好营商环境,更好推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更好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全力支撑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是在更高起点上推动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十三五”时期的实践经验表明,制定和实施国家知识产权规划,是实现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大发展、大跨越和大提升的重要手段。“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作为支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于推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在更高起点上推动知识产权事业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准确把握“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的

总体要求

“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深入研判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是指导思想。“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从国家战略高度和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出发,提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和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主线。规划指导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凝练出以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根本方向。

二是基本原则。“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从促进知识产权质量提升、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提高知识产权对外开放水平和增强知识产权领域系统治理能力等方面出发,把握知识产权制度规律和工作特点,提出了坚持质量优先、强化保护、开放合作、系统协同等基本原则。规划基本原则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立足我国知识产权发展现状,必须切实把握,认真落实。

三是主要目标。“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明确了知识产权保护迈上新台阶、知识产权运用取得新成效、知识产权服务达到新水平、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取得新突破等主要目标,设立了“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等八项主要指标。规划主要目标指标与国家规划纲要、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对知识产权工作的任务部署充分衔接,体现了新发展阶段知识产权工作的新要求,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新目标。

奋力开创“十四五”知识产权事业发展

新局面

“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安排了5个方面14项重点任务15个专项工程,通过解决知识产权领域存在的突出重点难点问题,着力提高知识产权领域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加快推动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知识产权工作法治化水平,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政策体系,统筹推进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垄断法、科学技术进步法、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健全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知识产权源头保护,健全高质量创造支持政策,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强化知识产权申请注册质量监管,有效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行政保护和社会协同保护,促进审查授权标准、行政执法标准和司法裁判标准有机统一,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更好支撑创新驱动发展。

二是坚持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目标,不断提高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成效。完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体制机制,推进国有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改革,优化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促进产业知识产权协同运用,进一步畅通转移转化渠道。提高创新主体知识产权管理效能,推动知识产权融入产业体系,大力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实施商标品牌建设工程,推动版权产业创新发展,有效提升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效益,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利用,显著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引导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咨询、运营服务向专业化和高水平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与区域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促进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人民。

四是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方位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主动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体系完善,积极研究和参与数字领域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提升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水平,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机制建设,推进“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能力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便利我国市场主体知识产权海外获权,加强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工作,强化对外贸易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知识产权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服务开放型经济发展。

五是坚持固本强基的工作思路,持续推进知识产权人才文化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人才评价体系,优化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力度,提升知识产权人才能力水平,大力培养知识产权国际化人才,筑牢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之基。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强化宣传教育和公益培训,构建知识产权大宣传格局,实施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工程,传播知识产权文化理念,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推动形成良好知识产权生态。


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其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走好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不断增强新形势下做好知识产权工作的本领,奋力开创“十四五”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来源·《“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辅导读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