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 建设一流专利审查机构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
2022年03月10日 10:55

    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 

建设一流专利审查机构


魏保志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部长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国的知识产权事业迎来全新的发展契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以下简称“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相继出台,为知识产权事业未来的发展擘画了清晰的蓝图。专利审查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完善知识产权审查制度”等重要指示,推动专利审查提质增效取得新成就,切实强化专利源头保护,夯实专利制度运行基础。


“十三五”期间专利审查工作进展

审查标准日趋完善,先后完成四次《专利审查指南》修订,完善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专利保护规则和补交试验数据的审查规则等,适应了技术和市场发展的现实需要。审查能力大幅增强,专利审查队伍规模增至1.6万人。五年共审结发明专利申请437.3万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884.7万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327.5万件,完成PCT国际专利检索26万件。审查质量稳步提高,大力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审查能力,审查质量用户满意度指数从82.8提升至85.4,连续11年保持在80以上的满意区间内。审查效率大幅提升,审查周期实现逆势压减,“十三五”期末,高价值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压减至14个月,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压减至20个月。审查模式及流程不断创新,扩大优先审查范围及规模,建立和完善保护中心预审、集中审查、延迟审查等多种审查模式,较好地满足创新主体的多元化需求。专利申请更加便利,专利电子申请率达到98.8%,累计减少各种证明材料超千万份,减免专利相关费用332.1亿元。审查业务国际交流不断拓展。专利审查高速路(PPH)合作伙伴局增至30个,积极参与多双边合作平台下的质量管理、检索等审查业务交流。积极助力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为受疫情影响的申请人提供便利化救济措施,对1800余件涉及疫情的专利申请实施优先审查,开展疫苗专利跟踪监测,助力疫苗研发。


“十四五”时期专利审查工作形势

党中央对专利审查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作出重要指示。我国正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专利审查作为专利获权的基础和专利保护的源头,发挥着向前激励高水平创造、向后促进高效益运用的“双向传导”作用,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专利审查工作提出新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基因技术等新兴技术以及涉及交叉学科技术的专利申请不断增加,对审查标准和审查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审查以及审查管理中的应用也需要进行密切关注和研究。

创新主体和社会公众对专利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有更高期待。为更好地支撑创新发展,需要继续提升授权确权质量,确保授权有理、驳回有据、客观公正、标准统一,不断提升审查效能,满足创新主体多样化需求。对涉及保护客体、中医药等特殊领域、绿色技术以及与数据等有关的审查标准和政策,需要及时进行研究完善和快速修改。

专利申请数量的持续增长对提质增效造成较大压力。随着整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的市场价值日益显现,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加强。因此,专利申请数量仍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增长,对专利审查提质增效工作造成较大压力。

国际竞争对专利审查工作形成新挑战。世界各知识产权机构尤其是五大局都在致力于提质增效,建设世界一流审查机构,是国际上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赢得科技竞争的深层次需要。我们需要继续深度参与多层次审查业务规则磋商,贡献中国智慧,推动国际审查规则的发展和完善。


“十四五”时期专利审查工作重点任务

(一)健全完善专利审查标准和审查机制

继续健全专利审查指南常态化修改工作机制,以强化专利保护为导向,持续关注新领域新业态的保护诉求,及时完善专利审查标准。完善中医药领域发明专利审查和保护机制,增加中药领域发明专利申请审查的若干规定,进一步加强对中医药创新的引导和保护。编写《专利申请指南》。试点制定分领域专利审查标准,研究编写指导案例集,探索建立审查案例指导机制。探索推进实用新型专利审查制度改革。

(二)提高专利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

以审查体系完善、审查质量优异、审查效率高效、审查能力突出、创新主体满意作为目标,加快建设一流专利审查机构。

完善适应创新发展需求的知识产权审查管理体系,创新审查业务管理机制,建立以国家需求和用户体验为导向的审查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审查协作机制的顶层设计,优化专利审查协作机制,创新审查业务管理机制,使审查协作体系运行高效顺畅。完善“一局多中心”的审查体系,强化专利局各审查部门对同领域审查业务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发挥各审查协作中心审查“主力军”的作用。

持续完善审查质量保障体系和审查业务指导体系,健全覆盖全流程各业务类型的审查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各体系效能。提高专利审查业务精细化管理水平,优化审查资源配置,提升审查效能,缩短审查周期,满足创新主体对审查流程、效率的个性化需求。在现有的优先审查、集中审查、延迟审查、巡回审查、批量审查、工作组审查等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思路,加强审查与产业发展的政策协同和业务联动,满足产业绿色转型和新领域新业态创新发展等社会多样化需求。

“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在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方面都提出了定量指标,即专利审查质量用户满意度指数保持在85以上,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压缩至15个月以内,专利无效结案周期控制在6个月以内。以目前的库存量和申请量增长的速度,以及人力资源的匹配情况,继续压缩审查周期,并保持审查质量用户满意度任务艰巨。

为完成好上述任务,实现既定目标,必须发展好两个要素,抓好一个关键。两个要素分别是人才和信息化建设,这也是未来专利审查机构最重要的竞争要素。需要以人为本,建设高水平审查队伍,保持队伍的审查能力和稳定性;提高审查工作智能化便利化水平,做好审查系统智能化建设。一个关键是创新,需要持续推动理念更新、技术革新、工作创新,提高审查效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满足群众需求。

(三)强化专利申请质量监管,严格规范专利申请行为

抓好《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专利申请行为的通知》《关于规范专利申请行为的若干规定》落实工作,严厉打击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促进专利申请质量提高。把好专利受理关口,加大非正常专利申请前端排查工作力度,发挥好专利审查的双向传导作用,提高专利授权确权质量。

(四)进一步拓宽专利审查领域对外交流深度广度

加强我国专利审查业务发展成果的宣传,提升我国专利检索和审查结果的国际认可度。开展世界主要专利审查机构审查政策和业务动态的追踪研究,进一步加强专利审查质量管理国际交流。继续深化PPH国际合作,做好PPH的推广和宣传,扩大PPH合作网络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覆盖范围。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专利审查业务合作,加强专利审查业务交流,提供专利检索、审查、培训等多样化服务,进一步推动审查成果的共享和利用。

“十四五”时期,专利审查工作将按照规划的实施路线图不折不扣做好落实,不断提高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建设一流专利审查机构,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加强综合保障,为促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来源·《“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辅导读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