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 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
2022年04月18日 11:17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

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白光清

国家知识产权局国际合作司司长

《“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以下简称“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在全面总结成绩,科学研判形势的基础上,将“推进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服务开放型经济发展”作为“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工作的重要内容,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明确了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知识产权领域国际合作和竞争作出重要部署,是做好“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工作,更好服务创新发展、服务对外开放的纲领性文件。


“十三五”时期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成就

“十三五”时期,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坚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主动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扎实推进多双边知识产权合作,有力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更好支撑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

五年间,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见证了14份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协议签署,并多次在重大国际场合阐明中国依法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鲜明立场和坚定决心。深度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框架下的多边事务,WIPO中国办事处设立运行,首个在中国签署并以中国城市命名的知识产权国际条约《视听表演北京条约》正式生效。知识产权“一带一路”务实合作取得重要成果,成功举办两届高级别会议,建立起常态化的合作机制,与WIPO签署加强“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协议。积极推进中美欧日韩、金砖国家、中日韩、中蒙俄、中非、中国—东盟等小多边知识产权合作机制,与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进一步深化,与传统合作伙伴、周边及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交流与合作再上新台阶。商标和地理标志领域的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稳步发展。积极参与经贸领域知识产权磋商谈判,推动完成《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磋商谈判。中国有效发明专利在柬埔寨登记生效,实现老挝对中国发明专利审查结果的认可,专利审查高速路(PPH)合作伙伴达到30个,在华建设四批共102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与国外知识产权机构联合发布多份涉疫情声明。积极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合作模式,有效巩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布局。

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工作

面临的形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创新版图和知识产权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在此背景下,知识产权已成为大国竞争的重要筹码、全球治理的重要工具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对国际政治、经济、科技、贸易、文化、安全等方面的影响日益增强,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广泛重视。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济长期向好、科技创新活跃、发展前景广阔。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跨越,我国也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十四五”时期,我国同世界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对我们做好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统筹推进知识产权领域国际合作和竞争,努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外部环境。要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要作用,努力打破制约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坚持开放共享,深化与各方的交流和合作。要坚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支持畅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服务国际优势资源“引进来”和我国企业“走出去”,助推高水平自立自强。

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工作的

目标和举措

针对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工作,“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的工作目标,即“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取得新突破。我国在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更加凸显,知识产权国际协调更加有力,‘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实现新进展,海外知识产权获权维权能力进一步提高”。围绕上述目标,“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对主要工作任务作出安排,明确了具体举措,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主动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推动完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体系

当前,新兴国家经济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地位持续提升,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希望发挥知识产权激励创新的重要作用,维护自身发展权益,呼唤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制。同时,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领域新业态不断涌现,国际社会对数据、遗传资源、民间文艺、传统知识等方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呼声渐起,知识产权国际规则体系面临深刻调整。为此,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开放包容、平衡普惠的原则,深度参与WIPO框架下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提升在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各类自贸协定中知识产权谈判的议题设置能力,推动完善知识产权相关国际规则和标准,为解决全球共同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和挑战提出更多中国方案,更好地贡献中国智慧。

(二)努力扩大知识产权“朋友圈”,构建互利共赢合作伙伴体系

新冠肺炎疫情推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知识产权国际合作面临诸多风险挑战,要站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工作取得突出成效,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要统筹推进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领域国际合作,坚持“一国一策”,努力寻找与各方的最大公约数,通过合作来维护、巩固和发展共同利益。要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合作,继续打造高层次合作平台,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探索疫情防控环境下的“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新模式,不断拓展务实合作项目,促进知识共享。继续提升在中美欧日韩、金砖国家、中日韩、中蒙俄、中国—东盟等知识产权合作上的影响力,强化与各方政策、业务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以深化与知识产权大局的合作为重点,加强与重点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合作关系,支持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要大力加强我国对外宣传能力建设,完善工作体系,更好地总结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成就,通过最佳实践和典型案例,讲好中国知识产权故事,树立我国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国际形象。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推动构建良好外部知识产权环境

“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提出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知识产权是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也是国际争端的焦点。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实现自身国际化发展的同时,也在主动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帮助各国人民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支持企业在海外的知识产权获权维权,有效维护其海外知识产权权益,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同时,要加强内外平衡保护,既依法保护在华外资企业的合法知识产权,也推动外国政府加强对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一方面,通过强化在审查业务方面的务实合作,加大对审查结果的共享和推广力度,拓展和深化专利审查高速路网络等审查合作项目,支持企业更好地利用WIPO全球服务体系等渠道,使企业能够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在海外获权。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与国外相关机构在打击侵权假冒、开展执法协作等方面的协调与合作,进一步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等工作机制,切实帮助我国企业在海外维权。建立高效的国际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积极整合各方信息和服务资源,加强对海外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政策体系的跟踪研究,提升海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有效防范进出口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风险。完善海外展会知识产权服务机制,建立海关跨境合作机制,拓展跨境执法协作渠道,就重大案件开展联合执法。

来源·《“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辅导读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