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积极发挥贸易投资促进机构作用 不断加强知识产权海外服务保障工作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
2022年05月16日 12:51

积极发挥贸易投资促进机构作用 

不断加强知识产权海外服务保障工作


刘   超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法律事务部部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效促进知识产权运用,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阶段。《“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以下简称“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明确指出要“推进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服务开放型经济发展”,并提出“积极发挥贸易投资促进机构作用,不断加强知识产权海外服务保障工作”的举措,为贸易投资促进机构知识产权服务工作指明方向。

“十三五”时期知识产权海外服务

保障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十三五”时期,贸易投资促进机构发挥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专业优势,强化知识产权服务,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促进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在护航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发挥了有效的知识产权服务保障和支撑作用。

一是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经贸摩擦应对工作。组织工商界正面应对美国“301”调查和“特别301”调查等,积极参与调查听证,代表中国工商界阐述立场。积极帮助企业开展“337”调查应对工作。为强化涉外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保障,成立中国贸促会经贸摩擦法律顾问委员会,专设知识产权组,服务涉外知识产权摩擦应对工作。

二是深度参与国际知识产权交流与合作。发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长期观察员作用,代表中国工商界发声。利用中外政府间知识产权工作小组机制,代表中国工商界反映我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诉求。召开国际工商知识产权论坛、金砖国家知识产权论坛、中美企业知识产权圆桌会,提供国际知识产权交流高端专业平台,加强沟通,增信释疑。

三是着力开展知识产权海外预警与维权工作。构建覆盖全国、延伸海外的经贸摩擦预警网络,累计设立222家境内外预警机构,定期向企业发布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信息。开展重点国家知识产权海外信息收集与风险评价“风向标”项目,发布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指数报告,为企业“走出去”提供知识产权决策参考。积极发挥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作用,为中国企业海外维权提供援助。开展美国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等国际重点展会知识产权服务,有效帮助企业解决纠纷。开展企业国际化经营知识产权合规风险排查,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和“一对一”体检。

“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海外服务

保障工作面临新形势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与我国经济优化升级交汇融合,我国知识产权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知识产权海外服务保障工作面临新的形势。

一是全球知识产权治理面临深刻变革。以知识产权为核心要素的国际贸易竞争不断加剧,知识产权规则竞争成为大国竞争的重要内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积极推动全球知识产权规则完善,《原产地名称和地理标志里斯本协定日内瓦文本》正式生效。2018年12月,《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生效。2020年1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2021年3月,《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正式生效,为我国地理标志产品进入欧盟提供了条约保障。更高标准的知识产权要求正在逐渐嵌入全新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中,对我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和开展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提出了新要求。

二是新兴领域知识产权竞争不断加剧。围绕人工智能、移动通信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先进制造领域,各国创新竞争呈现加剧趋势,以大型跨国公司为代表的知识产权领先企业知识产权布局争夺更加激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医药卫生领域大国创新博弈增加。同时,“长臂管辖”出现新形式,知识产权案件裁判域外适用竞争加剧。知识产权海外服务工作应更加突出重点,维护知识产权领域国家安全。

三是企业“走出去”的知识产权挑战日益增加。随着我国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不断深化,在海外面临的知识产权纠纷日益加剧,企业海外知识产权权益面临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风险与挑战。与国内发生的知识产权纠纷相比,海外纠纷的应对更加复杂,成本更高。我国海外知识产权服务保障供给还无法全面满足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知识产权布局与维权的需求,在国别信息搜集、重大风险预警、企业能力提升、维权应对协调、专业人才储备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海外服务

保障工作的重点任务

“十四五”时期,将以落实“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为牵引,不断加强知识产权海外服务保障工作,更好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和贸易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主动参与知识产权领域国际合作。积极发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长期观察员作用,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加大在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国际许可贸易工作者协会、国际商会知识产权委员会等组织中的工作力度,参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通信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制定。加强与重点国别和地区知识产权协会的交流合作,讲好中国知识产权故事。发挥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作用,搭建全球知识产权纠纷预防和解决的新平台。办好2023年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杭州世界知识产权大会。

二是不断完善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机制。积极发挥贸促系统驻外代表机构和各地方行业经贸摩擦预警机构作用,完善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反馈机制。跟踪发布重点产业知识产权信息和竞争动态。完善海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发布相关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制度环境等信息,发布全球知识产权保护指数。建立完善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问题及案件信息提交机制,加强对重大知识产权案件的跟踪研究,及时发布风险提示。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合作机制,研究制定重点国别与知识产权相关的贸易调查应对和风险防控指南。

三是着力提升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实施支持企业海外知识产权布局业务推广三年行动计划,面向重点地区和产业的技术密集型、创新驱动型企业加强海外知识产权业务推广和宣传,举办海外知识产权相关活动和培训,加强企业间业务交流,帮助企业提高海外知识产权布局意识和能力。加大企业知识产权合规培训,开展第三方监督评估和企业风险排查,帮助企业强化知识产权合规意识、防范化解风险、维护海外利益。

四是大力帮助企业开展涉外知识产权摩擦应对。参与应对相关国家对中国发起的知识产权领域调查,代表我国工商界参加听证会、提交抗辩意见,做好增信释疑工作。积极组织我国企业开展应对“337”调查等涉外知识产权案件的相关工作,切实维护我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合法权益。继续完善海外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权体系,做好展前宣传培训、风险排查,展中咨询指导、调解服务,展后总结汇报跟进等全流程服务。

五是持续开展知识产权海外宣传与维权。发挥贸促系统驻外代表机构靠前优势,在经贸活动中积极主动宣传中国知识产权成就,介绍优秀中国企业、知名中国品牌和优质中国制造商品。依托驻在国中资企业协会,积极了解驻在国政府部门、商会等机构的意见建议及合作需求,收集整理打击侵权假冒商品信息。引导帮助中国企业在当地申请专利、注册商标,树立品牌形象,在自觉抵制侵权假冒行为的同时自主开展维权活动。积极参与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建设,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六是加快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仲裁、调解工作。推动建立中国国际知识产权仲裁委员会、中国贸促会调解中心知识产权调解专家委员会,为企业提供便捷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国际化平台。推动知识产权仲裁规则、调解规则制定。提高知识产权仲裁、调解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大力培养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国际化人才。

来源·《“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辅导读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