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专题研讨三: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工作中青年的使命担当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
2023年03月25日 02:01

图片

强化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支撑全面创新的火热实践,为当代青年施展才干提供了无比广阔的舞台。2月23日,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在京举办的中国知识产权学术年会设立了“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工作中青年的使命担当”专题研讨环节,由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冯术杰主持。北京化工大学法律系副教授余俊、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王润华、北京理工大学智能科技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磊等6位青年专家从继续创新、弘扬法治、立德育人等角度,畅谈了青年知识产权学者的所思所感所悟。

主持人

冯术杰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图片

01

余俊  北京化工大学法律系副教授,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

图片


知识产权教师的使命担当


当前,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面临着培养方向认知不一、课程设置与法学专业高度雷同、培养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知识产权教师应从以下两方面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一是抓住知识产权专业硕士设立的良好机遇,用好这一新的教学育人平台。二是做好应对新技术时代对教育教学工作挑战的准备,帮助同学更好适应新时代。

02

王润华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

图片


增强知识产权使命感,回应新时代召唤


青年知识产权学者要立足于新时代,积极关注和了解前沿需求,在日常工作中注重交叉学科能力培养。要加强与国际同仁的交流,让中国产品、技术和思想实现国际化。要注重法治框架下效率和公平发展的平衡、新技术和旧制度的平衡,坚决捍卫并不断完善我国法治建设成果。

03

王磊  北京理工大学智能科技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 

图片


学习知识产权需要我们保持探索精神


知识产权是一个常用常新的专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内容也在不断深入、外延在不断扩大,需要我们始终保持动态学习,保有探索精神,通过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知识产权保护的是创新和智力成果,要更好地尊重知识,实现跨学科成果转化,需要注重法制建设。同时,要不断丰富自身专业储备,保持开放视野,结合自身研究方向,主动回应现实问题,持续深挖新的研究领域,结合具体场景进一步细化明确研究方向。

04

初萌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师资博士后

图片


青年学者服务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工作的三个维度


作为青年教师,要更好地服务于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工作。从教书育人的角度,要不断完善自身知识储备,注重人格魅力塑造,并通过课程思政设置引发学生对知识产权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要发挥好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传承已有的学术观点,也要因地制宜做好科研,尽早打造自己的学术标签,为下一代做好榜样。从社会服务的角度,要沉下心来做学问,带着问题意识去回应社会需求,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彰显自身价值。

05

钱子瑜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讲师

图片


新时代青年在知识产权法治保障中的使命


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坚持文化自信,以知识产权为媒介推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作为青年研究人员,要彰显创新精神,通过开展基础研究筑牢知识底蕴。作为新时代青年教师,要弘扬法治思想,在教育事业中正己化人、立德树人,秉持奉献精神,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更多高质量的知识产权人才。

06

张浩然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图片


青年知识产权学者研究的自我定位与方向选择


青年学者的关键是选好自己的深耕领域。一是理论研究或应用研究的前提都应是服务于实践。二是不轻易跳脱现有学科范式,也不回避新问题,要立足传统知识产权土壤解决新问题。三是可通过其他学科视角来看知识产权问题,实现多学科研究之间的交叉互哺。



责任编辑:张金钊 编辑:晏如 审读:蔡莹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