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激励创新的基本手段、创新原动力的基本保障,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其角色和作用正不断彰显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让知识产权深入经济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是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进一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

知识产权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来源。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高价值核心专利持续涌现,版权意识、品牌观念、专利思维深入人心……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一系列成就,反映了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的最大激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改革体制机制、加强司法和行政保护等方面,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作出决策部署,采取切实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和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出发,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促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保护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从制定出台《“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印发《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到推动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修改完善,再到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设立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随着一系列创新举措的落地实施,“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2019年,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较2012年提升了15.29分,知识产权保护成效获得了社会普遍认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在全球参与排名的131个经济体中,中国位列14,是唯一一个进入前30的中等收入经济体。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激励创新的基本手段、创新原动力的基本保障,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其角色和作用正不断彰显。

历经多年发展,我国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产权资源,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利大国。我国发明专利和商标的申请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并在高铁、核电、5G等领域形成了一大批核心专利。截至今年10月底,发明专利有效量为296.6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2件。我国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与此同时也要看到,知识产权“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依然存在,高质量的关键核心专利不多,在部分领域布局仍然不够。把知识产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其产生效益、推动发展,是我国知识产权事业亟待破解的重点问题,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让知识产权深入经济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是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进一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当前,我国正加快制定面向2035年的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纲要和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知识产权保护的重大战略意义,为知识“定价”,给创新“赋权”,让成果受到尊重,使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谷业凯)